膨胀后浇带做法
膨胀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如下:
预设后浇槽
在两先浇混凝土之间预设后浇槽,后浇槽长度方向的两侧均竖直设有挡板。挡板包括框架、钢丝网和多个浇注管。钢丝网固定连接在框架内,多个浇注管沿框架高度方向固定连接在框架内,浇注管下端开设有出料孔。
挡板设置
挡板两侧的上下层钢筋之间设置Ф6.5mm钢丝网,网格尺寸为35 × 35mm,两端分别绑扎在上下层钢筋上,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的分隔开。
混凝土浇筑
在后浇带两侧先浇筑混凝土,待两侧混凝土浇筑40~60天后,采用比两侧强度高一级的混凝土进行带内浇筑,以减少大体积或超长结构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膨胀加强带设置
膨胀加强带在长度方向间隔30m~50m设一条,带宽1.5m,带的两侧上下层钢筋之间设置Ф6.5mm钢丝网,网格尺寸为35 × 35mm,两端分别绑扎在上下层钢筋上,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的分隔开。膨胀加强带外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5,CSA掺量为8等量替换水泥;带内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CSA掺量为10等量替换水泥。
施工工艺
钢筋全面绑扎,后浇带两侧模板安装,两侧混凝土浇捣,养护、等待,拆除后浇带两侧木模,打毛、清理、钢筋去污、除锈、调整、验收。混凝土进场后,场内混凝土泵送(塔吊、人力车运送混凝土),进行混凝土浇灌、振捣和养护。
防止漏浆措施
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缝的两侧,宜采用专用钢板网隔断。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应采用强度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密实。在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前,施工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两侧墙、柱的稳定,及地下室底板、楼板及顶板的水平力传递;且两侧一定区域内的模板及脚手架不得拆除,该区域内的隔墙不得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