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环节食用油检查标准

在餐饮环节,对食用油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供货者资质和油品合格证明

查验食用油供货者的许可证和油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其他合格证明。

确保不得从没有资质证明的个体生产者或其他途径采购来源不明的原料油,不得采购散装原料油。

标签标示

查验标签标示是否完整清晰,无标签或标签标示不完整不清晰的原料油不得采购。

感官异常的原料油不得采购。

贮存条件

按照保存条件和保质期贮存原料油,遵循先进先出、先用的原则使用原料油。

设备设施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设置油水分离器、收集容器、隔油池等设备设施。

餐厨废弃物及废弃油脂应委托专业机构回收处理。

安全检测项目

理化指标检测:包括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等,反映食用油的氧化程度、不饱和度等信息。

微生物检测:检测食用油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数量,防止微生物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重金属检测:检测食用油中的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避免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积累。

农药残留检测:检测食用油中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确保食用油的安全性。

添加剂检测:检测食用油中是否添加了抗氧化剂、防腐剂等物质,确保添加剂的使用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其他检查

食用油的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等感官指标。

铅、总砷、水分及挥发物、农残检测、不溶性杂质、过氧化值、加热试验、含皂量、酸值、烟点、棉籽油中游离棉酚含量、熔点、冷冻试验、溶剂残留量、黄曲霉素等具体项目。

转基因检测

食用油转基因检测包括外源基因CaMV35S、外源基因NOS、外源基因NPTII、内源基因植物基因检测,确保食用油成分的安全性。

通过这些检查内容,可以有效保障餐饮环节的食用油安全,防止不合格油品进入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建议餐饮服务提供者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定期进行食用油的质量检查,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