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调研手法

景观设计师在调研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前期调研

项目主题与场地情况结合:根据项目主题和场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例如在城市设计中,对老旧街区改造,会侧重分析区位、交通、功能性用地、人文背景、经济背景、历史背景等条件。

自然与人文环境调研:在景观设计中,如生态公园项目,会侧重分析区位、交通、功能性用地、气候、自然景观现状,判断场地是否具备设计潜力,而人文景观和经济背景等调研内容可能不是重点。

中期调研

实地调研: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有目的性地进行实地调研,注意在不同尺度场地中的空间体验,捕捉实际场地的空间环境与氛围。

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分析城市中显著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物对基地空间形态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结合对普通群众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序列视景分析:从视觉角度对整体空间体验展开分析,选择人群活动相对集中的运动路线,确定关键性视点和观察点,记录实际视觉景观。

空间注记分析:在基地平面图上标出视点位置、视线方向和视距,并按照行进顺序进行排列和编号,以便于观察和记录。

调查方式和样本选择

问卷调查:通过选取设计公司、城市规划院、高校等场所,获取各层次设计师的样本,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实地考察: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的收集,以及周边环境、交通、社会经济等人为环境的收集。

空间测量和居民访谈:通过实地观察、空间测量和居民访谈等方式,全面记录和分析了场地现状,为后续设计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职业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对景观设计师的职业满意度进行调查,并通过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结果。

功能分区与流线分析

确定功能区域:如休憩区、活动区、通行区等,并分析人流路径、长度、频率,以优化交通组织。

视线与节点分析

设计景观节点:规划视线走廊,确保从重要节点能看到重要景观。

竖向与高程分析

地形高差变化分析:分析地形高差变化、坡度,以确定土方运用和布局。

环境适应性分析

自然环境评估:评估场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水文环境等,确保设计方案的环境适应性。

综合评估

对景观图的环境特征、空间结构、植被配置、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保持更新

及时更新分析图:随着项目进展和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分析图,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方法,景观设计师可以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调研,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