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传入我国的历程
西点的传入历程可以追溯到 古埃及,最早发现并采用发酵方法制作面包。随后,古希腊人在面包制作技术上进一步发展,添加了蜂蜜、橄榄油等食材,丰富了口味。古罗马人则建立了专业的烘焙作坊,使面包制作更专业化、规模化,并制作了最早的奶酪蛋糕。
在中世纪,西点的制作受到宗教影响,例如在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和仪式上会制作特殊的面包。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原料种类增多,如可可、香草等被引入,促进了西点制作技术和种类的持续发展。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教利玛窦神父在来华过程中将面包生产技术传入中国沿海的大城市,这大概是西点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明清之际,汤若望神父用蜂蜜、鸡蛋、麦粉为原料制作的“西洋饼”款待达官贵人,被认为是一种新鲜奇味的食品。
18世纪开始,西点的制作技术和风味进一步发展,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成为西点制作的中心,出现了如马卡龙、提拉米苏、司康等经典品种。同时,烘焙业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产业,大型烘焙连锁店开始涌现,西点进入大众市场。
19世纪到20世纪,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出现,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美味的西点。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点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演变,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