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包括:

细菌和病原菌

致病细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在餐饮业中,超过80%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它们引起的。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时间、适度、酸度和氧气。

病毒传播特点

病毒可以通过人员接触或排泄物污染食品与水源。

食品污染通常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上厕所后不洗手等。

病毒可以在食品与食品、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也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等豆类含有可能引起中毒的有毒物质。烹调时先将豆类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后再炒,可以有效去除这些有毒物质。

个人卫生要求

从业人员进入专间前应更换专用、清洁的工作衣帽及佩戴口罩,工作衣帽应每天更换和清洗消毒。

从业人员应特别强调对双手的清洗消毒,特别是在进出专间、触摸专间外的任何物品后及操作期间都要清洗消毒双手。

避免交叉污染

在制作过程中,应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确保各类食材充分煮熟煮透后方可食用。

消费者选择餐馆的建议

选择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

注意餐具卫生,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或有异物或异味。

提倡使用公筷或分餐制,避免暴饮暴食。

家庭自办宴席注意事项

食品加工场所应与加工品种和数量相适应,保持整洁卫生。

餐具和接触熟食的器具、容器在使用前须严格清洗消毒。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监控。

其他注意事项

购买现制现售食品时,应查看经营者的相关许可证和卫生状况。

网购食品时,注意查看卖家的许可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剩余食物应彻底加热后食用,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

以上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的一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