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验收程序
测绘成果验收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测绘任务确定
客户与测绘部门明确测绘任务,包括测量范围、内容、精度等要求。
制定测量方案
测绘部门根据客户需求,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技术路线、人员配备、设备选择等。
野外作业
按照测量方案进行野外作业,采集地理信息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形成完整的测绘成果。
自检与整改
测绘部门对测绘成果进行自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质量检查
质监部门对测绘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数据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等方面。
验收准备
质监部门根据质量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并通知测绘部门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提交验收申请。
组织验收
质监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整改后的测绘成果进行验收,填写验收记录。
验收结论
根据验收记录,形成验收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或部分合格。
结果处理
对于合格的测绘成果,提交给客户使用;对于不合格或部分合格的测绘成果,通知测绘部门进行整改,重新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
资料归档
将验收合格的测绘成果及验收记录进行归档保存,以便后续查阅和使用。
此外,还有一些额外的注意事项和工作制度: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外、内业测量。
不严格按照以上流程,导致成果出错者,按照《不动产产测绘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和《奖惩管理暂行规定》实施扣分和处罚。
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旨在确保测绘成果的质量,使其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