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个人简介
测绘工程领域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技术背景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测绘工程人物简介:
沈括 (1031-1095):宋代著名科学家,他在天文、地理、测绘、仪器制造诸领域均有杰出贡献。他编绘了《天下州县图》,并首次把全部相邻州县间的方位和距离,以数据文字形式记寻编册。他还发明和发展了许多精密易行的测量技术,如用分级筑堰静水水位方法测量了汴渠400多公里沿河段的高差。苏颂
(1021-1101):宋代著名测量学家和测量仪器制造专家。他在宋哲宗元右年间(1086-1093)建造了一台高约12米,宽约7米,重约20多吨的水运仪象台,这是一种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测量仪器,能用多种形式来反映及观测天体的运行,既能演示天象、观测天象,又能计时、报时。
郭守敬(1231-1316):元代著名天文大地测量学家。他在天文、历算、地理、测绘、水利等领域,均有突出成就,特别是水准测量中,他首创以我国沿海海平面作为水准测量的基准面,并创立海拔这一科学概念。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是国际著名的测绘遥感学家,首创了“李德仁方法”,提出了处理测量误差的可靠性和可区分理论和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颗民用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开发了三代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中国测绘遥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宁津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在地球重力场理论、大地水准面精化、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经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卫星导航定位、大地测量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和重要贡献,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祖勋: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专家,在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影像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创新性成果,推动了我国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
陈俊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等领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大地测量基准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龚健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领域的研究,在空间数据挖掘、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李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对我国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人物在测绘工程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的贡献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还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