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沙面简介
沙面,曾称拾翠洲,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是一座小岛,国家5A级景区。它曾是广州重要商埠,现已成为中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沙面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现在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
沙面上的建筑始建于19世纪末,建成于20世纪初,所建建筑主要有政治性建筑、文化性建筑、商务办公建筑,1996年沙面上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存完整的总体以英式和法式为主的西方古典建筑群。
沙面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广州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历经战火劫难,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凭借《天津条约》将沙面划为租界,从此沙面成为了英法两国租界,也是我国最早的外国租界之一。
今天的沙面,四面环水,一幢幢西方古典建筑,散布在绿荫花丛之中,环境十分幽美,是游客参观、游览和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