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匠典型事例

白芝勇

个人经历与学习精神

1978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渔溪镇,1999年从兰州铁路技校毕业,分配到中铁一局五公司。

为掌握测量仪器,每天下班后抱水准仪到办公室进行练习,利用地面、椅子、桌子形成高差进行反复测量。

2009年完成函授本科毕业,学习《控制测量学》《测量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并自费购买多种专业软件进行研究和应用。

工作成就与技术贡献

参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在长大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的应用”研究,应用于多个重大工程项目,降低成本,提高精度,节约劳动时间。

在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开展“竖井定向测量系统应用技术”研究和运用,成功解决隧道3竖井高精度贯通的施工测量难题,节约成本40多万元。

在京沪高铁的整体道床CPⅢ进行精密控制测量时,发明“多功能底座模板精调棱镜适配器”,解决3毫米难题,保证高铁轨道板整体道床的测量精度。

参与40多条国家重点铁路、公路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线路复测、工程精测工作。

厉俊

个人经历与学习精神

湖南省第三测绘院的技术骨干,参与“房地一体”确权颁证任务。

初期在房产测量项目中遇到难题,通过不断复核和师傅指导,发现房屋错层问题,最终成功解决问题。

不断学习,取得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证书、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证书、职业资格二级/技师技能证书,并于2019年成为注册测绘师。

工作成就与技术贡献

常年野外测量工作,锤炼出敢打敢拼的顽强作风。

连年被推选为院先进工作者,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吴军

个人经历与学习精神

196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工程测量专业,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在一线从事测绘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

在多个领域主持完成多项北京市重点科研课题和重大工程项目。

提出新技术新方法,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工作成就与技术贡献

在通州区景观提升工程项目中,提出采用特征控制点布设加背包扫描技术的新方案,提高生产效率2-3倍。

在北京市平谷地铁线项目中,运用实景三维模型测绘地形图新工艺,突破传统方法限制。

在北京市道路规划用地项目中,创建道路规划用地与规划建设用地相融合的应用典范。

在北京东部地面沉降项目中,提出竖向规划理念,为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州分局规划用地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和奖项,发表多篇论文,参编地方标准,获得软件著作权。

沈志强

个人经历与学习精神

在测量岗位上奋斗10个春秋,负责10多条国家重点铁路和大型试车场测量项目,均一次性通过验收。

在印尼高铁项目中,前期人员少,亲自复测原地面,克服高温和艰苦环境。

工作成就与技术贡献

发现并分析地质漏斗区,提出有砟轨道修改建议,确保工程质量。

坚守“中国工程师”的责任,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何宗友

个人经历与学习精神

1976年9月出生,安徽省枞阳县人,2002年参加工作,测绘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何宗友技能工作室带头人。

拥有测绘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程测量员高级技师、大地测量员技师、注册测绘师等资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包括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

工作成就与技术贡献

从扶尺员到水准测量行家,致力于将平凡工作做出色。

设计研发一套服务于地理国情监测的质量检查与生产辅助系统,在全局范围内推广使用。

参与多个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技术流程,研发生产辅助工具。

王景科

个人经历与学习精神

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韶关市测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