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设计怎么做
要做好道路景观设计,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现场调查与规划
在设计初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周边的自然环境、景观现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确保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考虑道路的性质、功能,绘制重要景观文物的草图,并进行环境协调的检查。
协调规划
结合道路规划与线形设计,对线路所在地区或街道周围进行文献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探讨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性质与作用。
提出景观规划的几种设想与不同思路的规划方案,并通过专家和群众代表的评议,选定与道路协调好且可以实行的规划方案。
技术设计
决定道路的线形空间组成、重点景观内容与景观基本构造的设计,包括道路的平纵线形各相关景观要素的尺度、比例等。
重点设计对景观有突出影响的交叉路口、枢纽、大型立交、桥梁、服务区等,以及广场、停车场、行人天桥及主要建筑物的处理。
景观要素设计,包括照明设备、道路设施的选用布置,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路面选型与绿化系统的设计等。
实施性设计
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从整体方面进行评价协调,必要时进行补充、修改、调整,或现场核对修改。
绘制平面、纵面、横断面构造图、设备图、施工图等,确保设计的可实施性。
可持续发展原则
注意对沿线生态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持续维护和利用,保持景观资源的稳定和前进的势态。
采用耐旱植物、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消耗,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动态性原则
考虑到道路景观的发展演替趋势,设计应具有适应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能力。
地区性原则
考虑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特征、植被覆盖特征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景观。
整体性原则
将道路宽度、纵坡、平竖曲线、道路交叉点、道路连贯性及其构筑物、沿线设施、道路绿化等与沿途地形、地貌、生态特征、景观资源等作为有机整体统一规划与设计。
经济性原则
在规划和设计中,着重考虑对道路沿线原有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以及对道路本身和沿线设施、构筑物等作为人文景观与原有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相容性研究上。
公众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反映民众需求,增加设计的接受度和实用性。
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可以有效地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道路环境,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