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坛景观设计要点
花坛景观设计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植物选择
花丛花坛:主要表现色彩美,多选择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或球根花坛,如金盏菊、一串红、郁金香、金鱼草、鸡冠花等。一般不用观时或木本植物。
模纹花坛:以表现图案美为主,植物选择多采用植株低矮、枝叶细密、萌发性强、耐修剪的观叶植物,如瓜子黄杨、金叶女贞等。也可选择花期较长、花期一致、花小而密、花叶兼美的观花植物,如四季海棠、石莲花等。
个体花坛:面积不易过大,大则鉴赏不清且易产生变形。一般模纹花坛直径或短轴以8~10米为宜,花丛花坛直径或短轴可达15—20米。种植床的要求,多中生死开或灌木至少要40—50cm,植床边缘常用缘石围护。
平面布置
花坛平面外形轮廓总体上应与广场、草坪等周围环境的平面构成相协调,但在局部处理上要有所变化,使艺术构图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作为主景的花坛要有丰富的景观效果,可以是华丽的图案花坛或花丛花坛,但不宜为草坪花坪。
作为配景的花坛,如雕塑基座或喷水周围的花坛,其纹样应简洁,色彩宜素雅,以衬托主景为原则,不可喧宾夺主。
花坛面积与环境应保持适度的比例关系,以1/3 ~1/5 为宜。一般作为观赏用的草坪花坛面积比例可稍大一些,华丽的花坛比简洁的花坛面积比例可稍小些。在行人集散量或交通量较大的广场上,花坛面积比例可以更小一些。
色彩运用
花坛的色彩应与所在环境有所区别,既起到醒目与装饰作用,又与环境协调,融于环境之中,形成整体美。
暖色系:红、橙、黄。
冷色系:紫、蓝、绿。
互补色:原色(红、黄、蓝)与另外两色的间色互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中性色:白色。
纹样与图案
盛花花坛:外部轮廓主要是几何图形或几何图形的组合,大小要适度,平面上过大时,视觉上会引起变形。一般观赏轴线以不超过8~10米为度。外形应与环境协调;内部图案要简洁、轮廓明显,忌在有限的面积上设计繁琐的图案,要求有大色块的效果。
模纹花坛:可丰富,纹样线条宽度不能太细,最少在10米以上。
配花设计
在种类选择上:图案、花期(长)、花色(鲜艳)。
环境与色调:安静休息区内选择质感轻柔、略带冷色调的花卉,如鸢尾、桔梗、玉簪、紫萼、矢车菊等;节日广场布置选择热烈欢乐气氛的暖色调花卉。
位置选择
花坛的位置选择是花坛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应与城市绿化规划中的交通流线、日照、风向、土壤条件等因素相协调。
形状设计
花坛的形状设计是决定花坛美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和主题进行设计,如圆形花坛给人以温馨、和谐的感觉,适合用于小区、公园等场所;长方形花坛则更适合用于街道两侧,强调线条的流畅感。
养护管理
花坛的养护管理是花坛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定期浇水、施肥、修剪、除草等工作,以及病虫害防治,确保花坛的健康生长。
环境协调性
花坛的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包括风格统一、视觉平衡、形态协调等方面,以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
主题原则
花坛设计应体现特定的主题或文化意义,如节日装饰或纪念性花卉布置,通过植物搭配传达文化素养和情操培养。
通过以上要点的综合考虑和实践,可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富有功能性的花坛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