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案例心理分析

在景观设计中,心理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如何通过空间布局、植物配置、道路规划等设计元素来满足和引导游客的心理需求。以下是一些关于景观设计案例的心理分析:

空间位置与感知

空间位置关系: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时,需要考虑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因为这些位置关系会影响人们对物体的感知。例如,远处山坡上的一颗开花的观赏树,在未被接近时只是一个标记,而当人们接近并看清是合欢树时,它便具有了新的内涵和情感联系。

心理·关系: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设计师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物体的感知。例如,一颗树在不同情境下可以引发不同的联想和情感体验,如春天的午后在树下小憩,盛夏的傍晚在树荫下乘凉。

道路规划与心理学

引导性和方向感:园林道路是景观设计的骨架,应该特征明确、贯顺通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设计师需要考虑大众的行为心理需求来指导道路规划,例如将景观设于右侧,引导游人从右侧开始观览,按逆时针方向回到原地,使游客在心理上感觉已经游览完毕。

自然习性:观赏者在现实场景中有一种走近道的习惯,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自然习性来提升其心理感受,例如设计直通的捷径,使急于到达景点的游客能够迅速到达。

视野与心理学

视野开阔与狭小:开阔的视野给人带来空旷、广袤、自由、灵活的感觉,而狭小的视野则会让人感到紧促、压力和沉寂。设计师应根据不同的景观需求,创造出适宜的视野效果,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

人文历史与心理学

文化需求:中国家居文化浓重而厚烈,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好向往心理需求能让其感到踏实。设计师可以利用地形的特点,因势利导,创造一个吉祥、和谐的设计概念,更容易说服甲方从心理上接受。

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