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行政胜任力模型中体现协同发展理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效能的提升和行政能力的增强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行政胜任力模型,以适应协同发展的需要,成为行政学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协同发展理念的内涵出发,探讨如何在行政胜任力模型中体现协同发展理念。
一、协同发展理念的内涵
协同发展理念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一系列目标的理念。协同发展理念具有以下特点:
全体参与:协同发展理念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平衡发展:协同发展理念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理念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和谐发展:协同发展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行政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行政胜任力模型是指根据行政工作特点和需求,对行政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系统分类和梳理的模型。构建行政胜任力模型,有助于提高行政效能,推动行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以下是行政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思路:
明确行政工作特点:分析行政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目标,明确行政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分类行政职能:将行政职能划分为决策、执行、监督、协调、服务等类别,为构建胜任力模型提供依据。
识别关键能力:针对不同行政职能,识别行政人员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如政策制定能力、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制定胜任力标准:根据关键能力,制定相应的胜任力标准,为行政人员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提供依据。
三、在行政胜任力模型中体现协同发展理念
强化协同意识:在行政胜任力模型中,将协同意识作为一项基本素质,要求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注重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主体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
培养跨部门能力:针对行政职能分类,在胜任力模型中强调跨部门沟通协调能力,使行政人员能够胜任跨部门、跨领域的行政工作。
提升创新能力:在胜任力模型中,将创新能力作为一项关键能力,鼓励行政人员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推动行政工作转型升级。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在胜任力模型中,强调可持续发展意识,要求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完善培训体系:针对协同发展理念,完善行政人员培训体系,加强协同意识、跨部门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方面的培训。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将协同发展理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行政人员的协同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方面进行考核。
总之,在行政胜任力模型中体现协同发展理念,有助于提高行政效能,推动行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强化协同意识、培养跨部门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完善培训体系和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等措施,为我国行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协同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RACE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