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当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思维、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课程内容涵盖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历史地理、历史文化、历史思想、历史研究方法等方面。
关键要点:
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学生的历史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
强调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的培养。
知识与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事实、背景和意义。
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发展动态,具备历史研究方法和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课程结构
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学分与选课安排。
实施倡议
教学与评价倡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倡议,教材编写倡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倡议。
历史观
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强调历史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实施建议:
教学活动:
包括“老兵的故事”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感悟历史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所思所为。
教材编写:
教材应符合新课程标准,反映历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学业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以上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