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呈现的特点
景观设计表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性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物、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
开放性
景观艺术作为建筑外部视觉空间,必定应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有公众参与批评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场所。这些公共性的场所往往是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野开阔的开放性空间,如城市中的广场及绿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外部空间。
民众性
特定区域的文化,影响着特定区域的民众,也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的建设,优秀的城市景观又反过来影响及感染民众的行为及心理。民众对城市环境的行为举止体现出人对所见所闻对环境的解释,对环境的感觉、信念与判断。
独特性
由于受自然、区域及不同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环境空间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空间形态。景观艺术设计应体现出独特性,通过独特的布局和风格,使每个景观都有其独特之处。
延续性
城市是历史的延续,既有“历时性”又有“共时性”。景观艺术设计应考虑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使新设计能够与历史环境相融合,给人以自然、亲切、丰富而不刻意的印象。
多要素综合
现代景观设计特点包括构成的多要素自然与人文,诸多元素的综合刺激。自然要素包括物理元素(空气、山川、自然风景等),构景材料的机理和质地。人文要素包括创作意象和环境人文成分,如社会风情、民俗、伦理观念和宗教意识。环境通过这些要素与观赏者进行文化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
时空多维性
空间的广延与无限性,季相、时相、位相、人的心理运动所形成的时间轴,构成了景观设计的时空维度。
多主体评价
评价者包括设计者、经营者、公众,评价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评价,这体现了景观设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使用者需求适应
使用者因阶层、文化素质、年龄结构等差异而有不同的需求,景观设计需要适应这些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和体验。
主题化与情境化
景观主题化是旅游项目景观设计的重要特点,通过主题整合形成项目的独特吸引力。景观情境化则是让景观成为制造情境的手段,提升体验过程中的情感共鸣。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景观设计的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使景观设计成为连接自然、文化和人类情感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