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概念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胜任力模型概念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渐形成了现代的胜任力模型理论。以下是胜任力模型概念的历史渊源的详细阐述。
一、早期阶段:职业成功理论的兴起
- 职业成功理论的提出
20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John L. Holland)提出了职业成功理论。他认为,人的个性与职业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个性相匹配的职业。这一理论为胜任力模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职业成功理论的应用
在职业成功理论的影响下,许多组织开始关注员工的个性与职业发展。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并尝试将个性与职业发展相结合。
二、中期阶段:心理测评技术的应用
- 心理测评技术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随着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心理测评技术逐渐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心理测评技术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员工的个性、能力、价值观等特征,为选拔、培训、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 胜任力模型与心理测评技术的结合
在这一时期,胜任力模型与心理测评技术开始结合。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提出了胜任力理论,认为胜任力是影响个人在特定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一理论为胜任力模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发展阶段:胜任力模型的兴起
- 胜任力模型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等人在研究领导力时,提出了胜任力模型。他们认为,领导力并非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训练获得的。胜任力模型旨在识别和培养员工在特定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能力。
- 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一经提出,便迅速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许多组织开始关注员工的胜任力,并将其作为选拔、培训、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依据。
四、成熟阶段:胜任力模型的完善与拓展
- 胜任力模型的完善
随着实践的积累,胜任力模型逐渐得到完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胜任力特征,并形成了多种胜任力模型。例如,领导力胜任力模型、管理胜任力模型等。
- 胜任力模型的拓展
在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跨文化胜任力、组织胜任力等概念。这些拓展使得胜任力模型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五、总结
胜任力模型概念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职业成功理论的兴起,到心理测评技术的应用,再到胜任力模型的兴起与完善,胜任力模型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进步。在我国,胜任力模型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战略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