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宗庙常识
高中宗庙常识
宗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涉及到对祖先的崇拜和祭祀,是宗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关于宗庙的基本常识:
宗庙的定义
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大夫、士等为了祭祀祖先而设立的庙宇。
宗庙的历史演变
在夏朝被称为“世室”,殷商时期称为“重屋”,周朝称作“明堂”,到了秦汉时期则称为“太庙”。
宗庙的功能
用于供奉先祖的灵位,举行祭祀活动,维护宗法制度,体现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宗庙制度
天子可设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而庶人则不允许设立宗庙。
宗庙中祭祀时通常使用卜筮选尸,尸由孙辈小儿充当,行九拜礼。
宗庙与宗法的关系
宗庙体现着封建宗法社会中对于血统和继承的规定,如嫡长子继承大宗,拥有宗庙祭祀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