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图片展示冰山胜任力模型的冰山结构?

冰山胜任力模型,也称为“冰山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的。该模型将个体的胜任力分为两个层次:显性胜任力和隐性胜任力。显性胜任力是指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直接识别的技能和知识,而隐性胜任力则是指深藏在个体内心的价值观、动机、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等。为了直观地展示冰山胜任力模型的冰山结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图片形式进行呈现:

一、冰山图

冰山图是最常见的展示冰山胜任力模型结构的图片形式。以下是制作冰山图的步骤:

  1. 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或白板,作为冰山的基础。
  2. 将纸或白板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较窄,下部较宽,形成冰山的形状。
  3. 在上部标注“显性胜任力”,在下部标注“隐性胜任力”。
  4. 根据具体内容,将显性胜任力分为几个方面,如技能、知识、经验等,用线条连接到上部。
  5. 同样,将隐性胜任力分为几个方面,如价值观、动机、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等,用线条连接到下部。
  6. 在每个方面下面,可以列出具体的表现形式或例子。

通过冰山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显性胜任力和隐性胜任力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层次结构图

层次结构图将冰山胜任力模型的各个层次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下面是制作层次结构图的步骤:

  1. 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或白板,作为金字塔的基础。
  2. 在纸或白板的一侧画出金字塔的形状,底部较宽,顶部较窄。
  3. 在金字塔的底部标注“隐性胜任力”,顶部标注“显性胜任力”。
  4. 在金字塔的每一层,分别标注隐性胜任力的各个方面,如价值观、动机、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等。
  5. 在金字塔的每一层下方,标注显性胜任力的各个方面,如技能、知识、经验等。
  6. 在每个方面下方,可以列出具体的表现形式或例子。

层次结构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冰山胜任力模型的层次关系,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三、对比图

对比图通过对比显性胜任力和隐性胜任力的差异,来展示冰山胜任力模型的结构。以下是制作对比图的步骤:

  1. 准备两张相同大小的纸张或白板,分别代表显性胜任力和隐性胜任力。
  2. 在第一张纸上,用线条、图标或文字等形式,列出显性胜任力的各个方面,如技能、知识、经验等。
  3. 在第二张纸上,用同样的方式列出隐性胜任力的各个方面,如价值观、动机、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等。
  4. 将两张纸并排放置,形成对比效果。
  5. 可以在对比图中添加箭头或线条,表示显性胜任力和隐性胜任力之间的关系。

对比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显性胜任力和隐性胜任力的差异,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冰山胜任力模型的结构。

四、案例分析图

案例分析图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冰山胜任力模型在现实中的应用。以下是制作案例分析图的步骤:

  1. 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某位优秀员工的成长经历。
  2. 在一张纸上,用文字或图表形式,描述该案例的背景和目标。
  3. 分析该案例中,显性胜任力和隐性胜任力的具体表现。
  4. 在纸上标注出显性胜任力和隐性胜任力的分布情况。
  5. 可以添加图片、图表等元素,使案例分析图更加生动。

案例分析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冰山胜任力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个人的胜任力。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图片形式,我们可以直观地展示冰山胜任力模型的冰山结构。这些图片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模型本身,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指导个体和组织的胜任力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图片形式,以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猜你喜欢:战略解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