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职博士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职博士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博士培养方式,旨在满足在职人员提升学历和学术水平的需求。本文将从2019年在职博士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2019年在职博士培养模式

  1. 学历与学位并重

在职博士培养模式强调学历与学位并重,既注重培养学员的专业知识,又注重提升学员的学术素养。学员在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博士学位和相应学历。


  1.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相结合

在职博士培养模式采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相结合的方式,既满足在职人员在工作之余提升学历的需求,又保证教学质量。全日制博士主要针对有充足时间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非全日制博士则针对在职人员,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如周末班、网络班等。


  1. 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在职博士培养模式注重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需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或实际工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1. 导师制

在职博士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每位学员配备一名具有丰富学术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导师,指导学员进行学术研究、论文撰写等。导师制有助于学员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得到专业指导,提高学术水平。

二、2019年在职博士课程设置

  1. 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计算机应用等,旨在提高学员的政治觉悟、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些课程对于在职博士学员来说,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根据不同学科领域设置,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前沿动态课程等。基础理论课程旨在为学员打下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员的专业技能;前沿动态课程则关注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1. 研究方法课程

研究方法课程包括统计学、文献检索、实验设计等,旨在提高学员的科研能力。这些课程使学员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完成博士论文奠定基础。


  1.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题研究、实验、实习等,旨在使学员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实践环节有助于学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检验学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职博士学员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创新性的论文。论文的撰写过程有助于学员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术素养。

总之,2019年在职博士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在满足在职人员提升学历和学术水平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在职博士培养模式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社科院研究生院在职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