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的有关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的有关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注重环境保护、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以下是对生态旅游相关文献的综述:

生态旅游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最早由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Claude Moulin)在1980年提出,并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 Ceballos-Lascuráin)在1983年进一步推广。生态旅游强调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负责任的旅游行为,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提供社会和经济利益给当地社区。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表明,它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增长率可达25%-30%。非洲、美洲和亚洲的某些地区,如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亚马孙河流域、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美国、加拿大、印度、尼泊尔、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英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都是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

在中国,生态旅游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黄震方的《海滨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模式研究》和方怀龙的《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区划与评价研究》等研究,为生态旅游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生态旅游的特点

生态旅游的特点包括保护性、教育性和责任性。它旨在通过旅游活动促进环境保护,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并为当地社区提供经济支持。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旅游学、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些学科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深入理解和丰富的研究视角。

研究趋势

当前的研究趋势集中在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路径、社区参与以及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结论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不仅有助于经济发展,还能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推广,生态旅游将继续成为旅游业的热点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