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测绘标准

隧道测绘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统

隧道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应建立施工独立坐标系,以隧道平均高程面为基准面。

隧道高程系统应采用与线路设计相同的高程系统。

控制测量方法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及其综合测量方法。10km以上的特长隧道应优先采用GPS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一般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三角程测量。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开始衬砌之前完成。

贯通限差规定

隧道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横向贯通限差和高程贯通限差应符合表5.1.4的规定。

测量设计

隧道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原则上应进行测量设计,确定控制测量方式、布网方案及测量精度。长度大于2000m的隧道应根据隧道横向允许贯通中误差要求,估算地表控制测量产生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并作出洞内测量精度设计。

桩志的埋设

主要控制桩应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入地下,其桩顶面应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

一般控制桩应打入地下,其顶面与地面齐平,并加设指示桩。

标志桩打入地下15~25cm,其桩顶面应露出地面5cm。标志桩作为中线桩时,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路线起点方向;作为交点桩、导线桩、三角点和曲线控制桩的指示桩时,应钉设在控制桩外侧25~30cm,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被指示桩。

测量结束后

及时整理、检查所有成果和计算是否符合各项限差及技术要求,经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并签署后,方能交付使用。

各种记录簿应编页、编目、整理,并由测量、复核及主管人员签署。

其他

隧道线路中线贯通测量应利用CPⅡ控制点测设,并应满足编制竣工文件的需要。

根据有关数据计算贯通隧(巷)道的放样元素,实地标定隧(巷)道的中线和腰线。根据隧(巷)道掘进的需要,及时延长隧(巷)道的中线和腰线,定期进行检查测量和填图,并按照测量结果及时调整中线和腰线。隧道贯通之后,应立即测量出实际的贯通偏差值,并将两端的导线连接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此外,还应对最后一段隧(巷)道的中线、腰线进行调整。

这些要求确保了隧道测绘的精度和可靠性,为隧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