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质量评定内容

测绘质量判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等级

Ⅰ等:优秀。全部精度指标达到,并有80%的指标高于规范指标,成果资料分类有序,管理妥当,仪器使用保养良好,无服务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投诉。

Ⅱ等:优良。全部精度指标达到,并有50%的指标高于规范指标,成果资料分类有序,管理妥当,仪器使用保养良好,无服务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投诉。

Ⅲ等:合格。全部精度指标达到或部分高于规范指标,成果资料分类有序,管理妥当,仪器使用保养良好。

Ⅳ等:不合格。分为错误和质量事故,错误指精度未达标准,带来声誉影响但未造成经济损失;质量事故指造成经济损失或更严重后果。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元素

空间参考系:检查坐标系统、投影参数、图廓角点坐标、内图廓线坐标、公里网线坐标等是否符合要求。

位置精度:检查控制点平面坐标处理、要素几何位置偏移、要素几何位置接边错误、影像同名地物点位置中误差、图廓角点、公里网线交点、图廓与公里网线交点等处像素坐标与理论位置偏移等。

属性精度:检查要素分类代码值错漏、影像解译分类错漏、属性值错漏等。

完整性:检查要素多余、遗漏等。

逻辑一致性:检查成果概念一致性、格式一致性、拓扑一致性与人文内涵。

时间精度:检查原始资料、成果数据的现势性。

影像/栅格质量:未详细列出具体检查内容,但通常包括影像清晰度、色彩还原度、畸变控制等。

其他相关规定

测量放线:在200m距离和设计方位偏差0—10mm为合格,10—200mm为质量事故,大于200mm为重大质量事故。

这些判定内容共同构成了测绘质量判定的全面框架,从等级评定到具体质量元素的检查,确保测绘成果满足规范要求和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