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户籍
高中历史户籍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于征发徭役和税收。下面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一些重要阶段和特点:
商朝 :开始实行人口登记,为户籍制度奠定了基础。战国至秦朝
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户籍分为一般百姓、宗室、官吏、商贾等不同类别。
汉朝
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详细登记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
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以掌握人口数。
隋唐时期
隋朝实行“大索貌阅”,通过核查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来重新核定户籍。
唐朝继承隋朝制度,并且管理更加严格,规定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
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拥有土地并缴纳赋税,客户则没有土地。
元朝
户口类型根据职业分为军户、民户等,称为“诸色户计”,定籍后世代相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