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筛分数据在国内外有何差异?

机制砂筛分数据在国内外有何差异?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制砂筛分数据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从国内外机制砂筛分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机制砂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机制砂筛分数据的定义

机制砂筛分数据是指通过筛分试验得到的机制砂各粒级含量及累计筛余率等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机制砂的粒度分布情况,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国内外机制砂筛分数据的差异

  1. 筛分标准差异

我国现行机制砂筛分标准为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该标准规定机制砂的筛分等级为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19mm、37.5mm、75mm等。而国外机制砂筛分标准如美国ASTM C33、英国BS EN 12620等,筛分等级设置与我国标准有所不同。


  1. 筛分设备差异

国内外筛分设备在结构、性能、操作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筛分设备主要以振动筛为主,筛分效率较高,但筛分精度相对较低。国外筛分设备以圆振动筛和摇动筛为主,筛分精度较高,但筛分效率相对较低。


  1. 筛分试验方法差异

我国机制砂筛分试验方法主要采用水洗法,即先将机制砂样品用水浸泡,使细小颗粒悬浮,然后进行筛分。而国外筛分试验方法主要以干筛法为主,即直接将机制砂样品进行筛分。


  1. 筛分数据差异

(1)粒度分布差异:由于筛分标准、设备、试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机制砂筛分数据在粒度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我国机制砂粒度分布较宽,主要集中在0.15mm~4.75mm范围内,而国外机制砂粒度分布较窄,主要集中在0.15mm~2.36mm范围内。

(2)累计筛余率差异:我国机制砂累计筛余率普遍较高,尤其是0.6mm以下的细粒级,筛余率较高。而国外机制砂累计筛余率较低,细粒级筛余率相对较低。

(3)粒度均匀性差异:我国机制砂粒度均匀性较差,尤其是0.15mm以下的细粒级,均匀性较差。而国外机制砂粒度均匀性较好,细粒级均匀性较好。

三、原因分析

  1. 筛分标准差异:我国筛分标准较宽,有利于满足不同工程对机制砂的需求。而国外筛分标准较窄,有利于提高机制砂的质量。

  2. 筛分设备差异:我国筛分设备以振动筛为主,筛分效率较高,但筛分精度相对较低。国外筛分设备以圆振动筛和摇动筛为主,筛分精度较高,但筛分效率相对较低。

  3. 筛分试验方法差异:我国采用水洗法进行筛分试验,有利于提高细粒级筛分精度。而国外采用干筛法进行筛分试验,有利于提高筛分效率。

四、结论

国内外机制砂筛分数据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源于筛分标准、设备、试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为提高我国机制砂质量,应加强筛分标准、设备、试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筛分精度和效率。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优化机制砂生产、应用技术,推动我国机制砂行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选矿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