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的典型案例

测绘的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案例一:沉降观测案例

背景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欲对其开发的建筑进行沉降监测。

观测方案

资料收集 :收集测区的相关测绘资料(如高程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和建筑物设计资料。

确定观测精度和周期:

依据设计及标准要求,确定观测精度和观测周期。

技术设计:

进行沉降监测网的技术设计。

布设基准点和观测点:

依据测区水文、地质资料布设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依据建筑物设计资料布置沉降观测点。

制定监测技术要求和标准:

确定观测仪器、可行的观测作业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沉降分析方法。

联测和观测:

进行监测网的联测和观测。

数据记录和处理:

按观测周期和作业要求记录沉降点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案例二:变形监测案例

背景

某地铁工程穿越正在施工的住宅小区工地,地质条件差,周边区域有明显的地面沉降。

监测要点

工程概况 :地铁施工可能引起周围地面沉降,需进行监测以确保工程安全。

监测方法:

采用适当的测绘技术(如水准测量、倾斜仪等)对周边区域进行定期沉降监测。

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沉降趋势和范围,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沉降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案例三: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勘选

勘选考虑事项

依托条件:考虑建设用地、交通及基础设施保障。

地质条件:

基岩和站址地质构造的稳定性。

环境条件:

观测环境条件,如视环视条件。

其他因素:

考虑周边已有大地控制点、水准点、重力点等情况。

不适合设立基准点的地点

1. 断层破碎带内或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点。

2. 易于发生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点。

3. 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

4. 距铁路200m、距公路50m以内或其他受剧烈振动的地点。

5. 站址附近已经或即将规划为其他建设项目,因建设影响基准点正常观测的地点。

6. 无线地台、通信基站附近、雷击区及多路径效应严重的地点。

勘选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

1. 地质勘察证明。

2. 点之记。

3. 勘选站址照片。

4. 土地使用相关文件。

5. 站址实地测试结果。

6. 勘选技术报告。

7. 勘选中收集的其他资料(含地质、交通、水电、通信网络等)。

案例四:大地控制网布设

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

目的:

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

技术要求:

选择合适的方法(如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及边角同测法)布设控制网,确保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以上案例展示了测绘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沉降观测、变形监测、GNSS基准站勘选以及大地控制网布设。每个案例都详细描述了具体的监测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流程,以及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这些案例为测绘工作提供了实际应用参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