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任务与目标

景观设计的任务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概念设计阶段目标

确定景观主题、空间体系、景观序列、景观特征要素及景观亮点。

进行场地平面布局、竖向关系组织、交通组织及视线组织。

确定软景造景原则及手法。

方案设计阶段目标

完成景观空间的特征塑造,表达概念阶段确定的设计思想。

限定景观要素的尺寸、材质、色彩等,清晰表达设计效果。

使整个小区得以呈现一致的景观风格。

初设阶段目标

确定包括现场总平面控制尺寸及坐标关系、竖向高程及排水关系、材质铺设及材料样板、初步种植定位及物种规格数量、小品及景观构筑物详图、景观家具(灯具、导示、休闲凳、垃圾桶、背景音乐等)布点及选型,以及其他和效果相关的全部技术参数。

施工图阶段目标

控制设计意图,控制设计效果。

成本控制目标

在方案设计阶段和初设阶段分别完成成本的估算和预算,并将目标成本控制在甲方许可范围内。

展示区方案设计目标

营造最能体现景观概念价值的样板环境。

展示区初步设计目标

确定场地平面尺寸及坐标关系、竖向高程及排水关系、材质铺设及材料样板、初步种植定位及物种规格数量、小品及景观构筑物详图等与效果相关的全部技术参数及景观家具(灯具、导示、休闲凳、垃圾桶、背景音乐等)布点及选型。

整体风格要求

其他项目特征的要求。

功能性目标

康复性景观应具备康复性功能,能隔离或减弱空气污染、噪声、粉尘等,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维持人体的健康基础。

康复性景观应能给人愉悦、欢乐之感,给人以安静、舒适的环境,能够缓解紧张与不安,缓解负面情绪,营造积极氛围。

舒适性目标

医院康复性景观设计时,应以人为本,从人自身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同时确保舒适性。

植物的栽植、树种的选择、乔灌木和花卉色彩的搭配、动静空间的营造、园路的规划、园林小品设置等都需要符合使用者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满足舒适性目标,使服务对象在这一环境中得到最大的舒适与放松。

生态性目标

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应围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发展、提高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同时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需要了解湿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水文状况、植被种类等,同时也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这些目标涵盖了从项目初期的概念设计到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再到后期展示区的方案设计和功能实现,确保景观设计项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