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测绘有何特点

基础测绘具有以下特性:

自然垄断性

基础测绘成果具有排他性(利用保密政策可以阻止非经授权的公众用户使用测绘成果),没有竞争性(一个用户使用基础测绘成果并不会妨碍其他用户使用)。因此,基础测绘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如果保密政策放开,基础测绘成果的排他性将下降,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自然垄断的地位也将下降。这要求基础测绘必须不断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避免被边缘化。

权威性

基础测绘是向全社会各类用户提供统一、权威的空间定位基准和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工作,其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营利,无法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等竞争方式影响价格,体现了公益性事业的基本特征。

服务性

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规模大,系统性强,周期长,服务面广,其产品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由公共财政支持。

高效性

基础测绘野外作业时有着显著的技术优势,运用全站仪带有计算机功能,野外观测时不同地物、地貌用不同的编码代替名称,野外测量达到自动解算、处理、记录,内业运用计算机和测量软件自动成图。所完成的地图精确、美观、规范,并且可提供方便使用的数字地图数据磁盘或光盘。基础测绘自动化的程度高,出错概率小,能在数据磁盘或光盘上提取坐标、距离、方位、面积、体积、地名、门牌、单位名称、属性等。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作业的测量方式和手工不能达到的要求,作业效率和单位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高精度

传统的测图采用大、小平板仪,经纬仪配合小平板和量角器图解,经纬仪结合测距仪极坐标展点法,全站仪极坐标展点法,最终在薄膜纸上成图。前两种成图方法比例尺决定了成图的最高精度,按比例尺1:500计算,其地物的实际精度为±0.25m。新型基础测绘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卫星导航定位、遥感等,进一步提高了测绘的精度。

全球覆盖与海陆兼顾

新型基础测绘的工作范围由原来我国的陆地国土拓展延伸到海洋、周边乃至全球,实现了全球覆盖和海陆兼顾。

联动更新与按需服务

新型基础测绘的工作重点由大地测量、地形图测绘、基础地理数据采集等逐步转变为测绘基准运维服务、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海洋和全球地理信息获取、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为主,实现了联动更新和按需服务。

开放共享

新型基础测绘在技术手段、组织模式和成果形式上均体现了开放共享的特征,推动了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共享。

这些特性使得基础测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各部门和各项专业测绘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