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道德课怎么上的
美国大学道德课怎么上的
美国大学在道德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种全面主义的模式,即不专门开设一门道德教育课程,而是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以下是主要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
美国高校在正式课程中强调人文和社会学科的重要性,如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公民学等。
强调各科教学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通过这些课程向学生灌输具体实用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思想。
通识教育课程
美国高校以法律形式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分为分布必修型、核心课程型、名著课程型和自由选修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和道德情感。
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美国教育界认为将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于各科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比直接灌输收益更大。
对每一门主修专业,都要求学生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学习研究。
参与式学习
通过讨论会、社会活动、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体验道德决策。
课外活动
包括校园社团活动、社会服务实践等,通过实践活动将德育理论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美国高校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判断力和责任感,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避免空洞的说教,并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使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学会比较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