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三国
日语中的“三国”指的是 后汉末的魏、蜀、吴这三个国家的总称,在日语中通常写作“さんごく”。
关于《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
《三国演义》的早期传播:
《三国演义》最早在日本流传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大约在公元1689-1692年,由日本京都天龙寺的两位和尚义辙和月堂合力翻译成日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三国演义》的外文译本。
日语版《通俗三国志》的出版:
直到17世纪80年代末的元禄二年(公元1689年),日本京都天龙寺的两位僧侣义彻和月堂历时三年时间,根据《三国演义》原著译编了第一部日语版的《通俗三国志》,使得三国文化在日本社会广泛流行,但此时仅扩展到了日本中层社会群体。
《绘本通俗三国志》的出版:
19世纪30年代中期,即天保七年(公元1836年),日本的池田东篱和葛饰戴斗两位学者,比照《三国演义》原著及日语版的《通俗三国志》,通过十二年的刻苦攻关,终于完成了一部《绘本通俗三国志》,受到平民的广泛喜爱,三国的故事从此在日本渐渐为人熟知。
日本对三国文化的接受和再创作:
日本不仅翻译和出版了《三国演义》,还通过各种形式对其进行了再创作。例如,游戏《真·三国无双》系列、《三国志2017》和《极无双2》等,都将三国历史搬进了屏幕,并且受到了玩家的喜爱。此外,日本还出现了将三国人物进行搞笑改编的作品,如《三国志新解》和动画片《派对浪客诸葛孔明》。
这些信息表明,三国文化在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日本社会对三国有着不同的接受和再创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