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课程设计要素
培训机构课程设计的要素包括:
目标
提供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
课程目标通常通过联系课程内容,以行为术语表达出来,属于认知范围。
包括认知指标如“记住”“了解”“熟悉”“掌握”,以及高级认知行为目标如“分析”“应用”“评价”。
情感领域中的目标如价值、信念和态度虽然可以表述,但通常被忽略。
课程目标在不同企业或部门、同一企业或部门的不同阶段和背景下有所不同,即培训需求是变化的。
内容
包括范围和顺序。
范围要精心限定,使内容对学习者有意义并具有综合性,并在既定时间内安排。
顺序指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
教材
以有机方式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培训者。
教材可以是教科书、讲义、视频等,选择时要考虑内容丰富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例如,销售部门的培训教材可能侧重于活动细节的量化设计和行业市场知识的综合内容设计。
模式
指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旨在促进培训者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变化。
包括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
策略
包括培训程序的选择和资源的利用。
如“判断-指令-评价”策略,教师分析学生学习进展,作出指令和评价。
评价
重点放在定量的测评上,衡量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可以用字母等级表示成就,如A、B、C、D等。
组织
包括集体授课制和分小组教学等,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可能。
分组教学可以根据学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
时间
配置有限的课程时间,确保学生在整个课程执行期间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时间管理是课程设计的重要部分,需要巧妙安排以最大化学习效果。
空间
主要指教室,还可以利用特殊空间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研讨室、调研场所、运动场等。
空间选择对学习环境和效果有重要影响。
学员
培训课程的主体,了解学员的需求是设计培训课程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和期望。
执行者
包括教师、培训师等,他们负责课程的具体实施和学员的指导。
执行者的能力和经验对课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培训课程设计的基础,确保培训内容能够有效地传达给学员,并帮助学员实现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