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重复测绘

重复测绘是指 对同一观察对象在同一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进行多次测量,通常重复次数≥3次。这种测量方法的意义在于分析处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及观察指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在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重复测量资料比较常见,例如研究某种药物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效果时,需要定时多次测定受试者的血压,以分析其血压的变动情况。

重复测绘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药物疗效评估 :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多次测量患者的生理指标(如血压、血糖、FEV1等),可以分析药物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

疾病进展监测:

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定期重复测量相关指标有助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心理研究:

在心理学研究中,重复测量可以用于评估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或心理反应变化。

重复测绘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每一个体作为自身的对照,克服了个体间的变异,使分析更集中于处理效应。

由于每个个体只需测量一次,所需样本量相对较少,因此更加经济。

缺点

滞留效应:前面的处理效应可能滞留到下一次的处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潜隐效应:前面的处理效应可能激活原本不活跃的效应,导致结果偏差。

学习效应:研究对象可能因逐步熟悉实验而提高反应能力,影响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