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的文献综述
行政伦理的文献综述
行政伦理作为一门研究公共行政领域中伦理问题的学科,其研究概况可以概述如下:
西方行政伦理研究概况
萌芽阶段
英国学者伊顿和美国学者威尔逊主张公务员改革作为道德行为,强调公务员作为政治公正和道德风尚的检验。
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学者们挑战传统行政学,重新探讨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并关注行政伦理问题。
马克斯和考尔德韦等人对行政伦理进行了理论阐述,如马克斯强调行政责任的义务统一,考尔德韦提出行政官员应是公民的仆人。
成熟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今,西方行政伦理研究强调用形而上的方法研究行政官员和组织,注重社会公平方面的研究。
中国行政伦理研究概况
起步阶段
中国行政伦理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
研究内容
学者们探讨了行政伦理的界定、性质、研究对象、框架体系、价值追求、官僚制等重要问题。
李文良教授归纳了西方学者的定义,赵建全教授和丁雯等人提出了行政伦理是行政活动主体及行为的伦理,涉及道德规范、制度、价值观念等。
行政伦理的重要性
行政伦理被认为是服务型政府构建、政府职能转型的需要。
行政责任是行政伦理学的核心范畴,与行政伦理内在统一。
行政伦理的内涵
尽管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为行政伦理涉及公共利益、决策过程,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行政伦理强调行政行为的道德规范、制度、价值观念,以及政府在公共行政活动中的行为准则。
行政伦理失范问题
行政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原因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
研究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行政伦理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以上综述基于提供的参考信息,并综合了不同时间点的研究动态。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伦理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可能会有所扩展和深化。